辜振豐專欄:變色龍伏爾泰
變色龍伏爾泰
辜振豐
伏爾泰(Voltaire, 原名 François-Marie Arouet , 1694~1778)出身於中產家庭,父親是位公證人,死後並沒有留下財產。伏爾泰早年雖然在普魯士的菲特烈大帝(Frederick the Great)身邊當侍臣,但他經常撰文批判法國的波旁王朝(Bourbon)。他一生中兩度被關進巴士底獄,一次是寫詩諷刺攝政王,一次是跟某位貴族決鬥。他離開普魯士,激怒了菲特烈,因此遭到軟禁,後來獲釋。在準備回國途中,路易十五的愛妾蓬芭杜夫人(Marquise de Pompadour)告知他的愛人瑪莉‧路易絲(Marie-Louise, 1791~1847):「伏爾泰不准回國!」。
人身邊擁有一筆巨大的財富並非壞事,但要用得恰到好處,畢竟貨幣的本質就是要流通,如果一味封鎖,甚至埋藏,其結果恐怕只會害人又害己。例如,法國劇作家莫里哀(Molière, 1622-1673)筆下的吝嗇鬼,把錢看得比找對象還重要!又如巴爾札克(Honoré de Balzac, 1799-1850)筆下的歐也尼‧葛朗台(Eugenie Grandet),雖然家財萬貫,但是位十足的守財奴,最後害死妻女。他是小説裏的角色,但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種一毛不拔的人物。
文人大多給人一種窮酸的印象。但古往今來,還是不乏富有而慷慨的文人,例如伏爾泰就是其中之一。他是位啓蒙時代的哲學家和歷史家,但也是一位人氣暢旺的劇作家,他的劇本在法國喜劇院的演出一直歷久不衰。因此稱他為文人(man of letters)也很恰當。不過,當時版權法並不嚴格,所以要拿到高額的版稅,可謂難當加難,何況盜版的風氣也非常盛行,加上他的作品不時遭到查禁。如此一來,伏爾泰不免要絞盡腦汁,以尋找生財之道。
他對於自己的投資眼光具有無比的信心。他和一些朋友合夥大舉購買彩劵,賺進一筆財富,後來他和另一位朋友販賣軍需品而再度日進斗金。過了一段時間,他便靈活地運用自己身邊的資金,放高利貸給一些貴族。光是每個月收利息,就可以讓他後半輩子高枕無憂。
伏爾泰寫信給銀行家朋友Jean-Robert Tronchin談到,他大半輩子在紙上筆耕,就好像行乞一樣,幸好身邊有一大筆財富,可以做很多事情。顯然,伏爾泰能夠我行我素,時時發揮生命的能量,悅人又悅己。
1755年,他遭到放逐,遠離祖國,平時體弱多病,但他移居到日内瓦邊境的費爾內(Ferney)古堡之後,生活過得很愜意。除了再購買另一棟古堡Les Delices之外, 他繼續寫作,對抗專制政權,同時贊助業餘劇團的演出,而且不時設宴款待來自英國和歐陸的賓客,其中知名的人物包括《約翰生傳》(The Life of Samuel Johnson)作者鮑斯威爾(James Boweswell)和威尼斯的獵艷家卡薩諾瓦(Cassanova)以及羅浮宮初任館長杜儂(Vivant Denon),尤其是後者的作品啓發捷克小説家昆德拉(Milan Kundera)創作《緩慢》(La Lenteur)。雖然有些不速之客,臨時跑來串門子,伏爾泰有時候不免感到疲憊,但終究還是熱情款待。他後來還收養法國劇作家高乃依(Pierre Corneille, 1606-1681)的女兒,讓她遠離貧困,並幫她學到各種知識。
1778年,再度囘到巴黎,見到睽違已久的老朋友,興奮之情溢於言表,但這或許者是他生命的迴光返照,不久他便撒手人寰。他一生抨擊教會,因此天主教會拒絕為他舉行葬禮,幸虧他弟弟在香檳區擔任主教,力排衆議,將他埋葬在教會墓園。法國大革命後,革命黨認爲他是先驅,於1791年將他的骨灰運囘巴黎,並供奉在萬神廟(Le Panthéon de Paris)裏。
伏爾泰的多重角色,令人嘖嘖稱奇!最後以九句話來總結他傳奇的一生。
對教會而言,他是異端,也是撒旦的同夥。
對統治者而言,他是異議分子,恨不得置他於死地
對文人而言,他是敏銳的投資家和理財專家。
對投資家而言,他是多才多藝的哲學家和作家。
對小人物而言,他是慷慨好施的善人。
對健康的人而言,他體弱多病,但享年八十四嵗。
對觀衆而言,他是位傑出的劇作家。
對出版商而言,他是暢銷作家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